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3-02-08 10:04:56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矢志不移踐行“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體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緊扣年度目標任務和“十項重點工作”,強化統籌調度,積極做好擴投資、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保主體、保就業等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保持穩中加固發展態勢。

(一)抓實項目拉動投資,經濟質效穩步提升。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大會戰”活動,成立重點項目手續辦理指導督辦領導小組,嚴格落實市級領導包聯包抓制度,確保更多項目早開工、快建設。積極組織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0次,開工項目44個,總投資59.5億元。全市76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53.3億元,入庫納統71個,年產60萬立方米裝配式ALC墻板、AAC砌塊生產線等18個項目相繼建成,應急冷鏈物流儲備庫等58個項目加速推進。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2億元,同比增長(下同)1.2%。緊盯中省政策投向,圍繞文旅融合、城市建設等重點領域,策劃儲備項目223個,總投資320億元;開展招商活動20余次,招引項目60個,到位資金53億元。資金爭取額度再創新高,全年爭取各類資金19.2億元,其中,專項債券2.91億元。全年生產總值完成79.34億元,增長2.8%;財政收入同口徑完成2.99億元,下降3.2%;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560元和14838元,增長4.2%和6.5%。

(二)現代農業平穩發展,鄉村振興全面發力。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7.76萬畝,總產17.58萬噸,增長5.6%?!班嶜?860”畝產848.92公斤,創陜西小麥高產新紀錄;農業農村部授予我市“國家級制種大縣”稱號。積極培育優勢特色產業,新增設施大棚66座,新增果業面積1373畝,累計發展甜柿1.41萬畝,陽光玫瑰葡萄榮獲“2022年渭南市縣市葡萄評比金獎”。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累計發展渭南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98家、家庭農場77家,渭南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6個?;蒉r政策全面落實,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累計兌付資金166.36萬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334.1萬元。

(三)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奮力提振工業經濟。緊盯20家規上工業企業,加強生產要素調度和產銷對接,“一企一策”助企紓困,全力打好“降免退緩貸”組合拳,累計爭取各類資金1313.1萬元。博華制藥技改順利完成,尾礦深加工項目、再生塑料循環利用項目建成投產,大唐秦電、華鑫特鋼技改項目加快推進,農光互補發電、新型建材等項目落地建設,博華制藥、錦前程藥業研發中心被評為渭南市級企業研發中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72.88億元,下降1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2%。

(四)文旅融合成效顯著,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文旅融合加快推進,華山冰雪世界、地建南山溫泉開業運營,前行·58文旅產業園建成啟用,“山下留客”業態持續豐富。成功承辦“2022年‘中國旅游日’陜西省分會場暨‘西渭同程·文旅共行’合作推介”活動,開通“智取華山號”西安旅游專列,華山景區面向全國首推免門票優惠政策,消費活力不斷激發,影響力、美譽度進一步增強。全年旅游人數達到225萬人次,下降31%;全社會旅游總收入達到15.6億元,增長1.3%,榮獲2022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累計組織各類文化惠民演出228余場次、閱讀文化節線上系列活動300余期;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校園、進鄉村等活動100余次,建設提升村級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6個,首批認定華陰市級非遺工坊5家。

(五)品質城市加快建設,城鄉面貌穩步改善。城市規建管“四五六”行動深入開展,全力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掌華路等3條道路建成通車,南城子道路等8條道路加快實施,37個老舊小區完成提升改造,華岳廣場地下停車場項目、城市慢行系統一期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規劃建設口袋公園5處,駐馬公園建成開放;更換特色主題路燈243盞,新增車位223個,城市形象持續提升?!皵底殖枪堋逼脚_建成投用,餐廚油煙并網監管208戶,“柔性執法”經驗在全省推廣。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新建改造農村道路64公里,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完成農村改廁469戶,建成鎮級生活垃圾中轉站1座,新建村級污水處理站9座,排污管網管渠46.6公里,污水有效治理率達到42.1%。雙泉村、五里村榮獲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馮池村被確定為陜西省“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示范點。

(六)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會事業健康發展。著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第三幼兒園、第五幼兒園投入使用,新增學位720個,太華小學、太華中學等項目加快推進;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各學段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中醫院門診樓、婦幼住院樓即將建成投用,醫改工作取得新進展,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叭悜簟钡玫骄珳蕩头?,8.8萬農村人口飲水條件得到改善,121個鞏脫銜接項目全面建成。全面落實優撫對象資金2675.5萬元,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等社會救助資金4252萬元。建成運行華陰市標準化“零工市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722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拔寄蠒贰苯ǔ砷_放,孟塬鎮司家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曉鵬村被列入全國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我市榮獲全省“平安銅鼎”稱號。

(七)污染防治科學有效,生態環境日益向好。深入貫徹《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全面落實雙周例會制度,加快推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反饋問題整改清零,36個采石礦山點位治理成效顯著,11家礦業權已全部完成恢復治理方案編制和評審工作。堅決筑牢秦嶺生態安全屏障,完成營造林5.3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06%。著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常態管理、長效治理機制,策劃水環境綜合治理、黃河文化產業傳承等重大項目7個。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48天,中度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17天。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3個,治理河道5.85公里、水土流失面積18平方公里;污水處理廠完成擴容改造,入渭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常態化做好野生動物及棲息地日常巡護,珍稀鳥類逐年增多,已成為天鵝、白鸛等候鳥越冬棲居的最美家園。

(八)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服務效能穩進提質。持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開設“一件事一次辦”綜合窗口,網上中介服務超市華陰站點正式上線運行。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抽查事項清單”545項、“檢查對象名錄庫”61個、“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488人。切實強化金融服務保障,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成功辦理渭南首筆、華陰首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63.5萬元,向喜來登酒店投放固定資產貸款8000萬元。全面落實穩崗返還政策,累計申請穩崗返還補貼企業140戶8033人,申請返還資金347.75萬元。竭力解決市場主體難點堵點,全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204戶,市場主體累計達到15326戶。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